吃與被吃!江豚最後的餐盤


檢視擱淺鯨豚胃袋,可了解每隻海豚在生命最後一刻的食物內容,雖僅能從中得知短期內的攝食狀態,但經過長期累積胃袋樣本、鑑定胃含物種類和分析後,能幫助我們牠們的覓食習性。

江豚以帶狀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水域,主要棲息於沿近岸淺海環境,他們沒有背鰭,行為害羞隱密,因此人們在海上不易發現牠們的行蹤,但牠們卻是台灣海峽最常見的擱淺鯨豚。連江縣位於閩江河口區,縣內五個主要島嶼歷年所累積的露脊鼠海豚擱淺數量,為全台灣各縣市之冠,而這些擱淺海豚提供研究人員絕佳機會來了解牠們的生態習性。藉著連江縣府的協助,本館逐年累積露脊鼠海豚的胃袋,近幾年並與海洋生物博物館及中興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鑑定他們的胃含物,逐步揭露牠們的最後餐盤內容,讓我們一窺這河口隱士的攝食生態之秘。

鯨豚擱淺


經過五千三百年萬年以上的演化,現今的鯨豚悠游於全球海洋與少數淡水流域。然而,擱淺將牠們從海洋再帶回陸地。鯨豚為什麼會擱淺?有非常多的原因。科學家為了瞭解擱淺鯨豚現象,展開CSI(Cetacean Stranding Investigation),鯨豚擱淺研究之旅。   

受困者名單


累積25年以上的臺灣鯨豚擱淺資料,目前已知有1300次以上的擱淺紀錄、約30種的鯨豚物種在周邊海岸出現。請看看這些在台灣各地擱淺的鯨豚檔案,牠們其實離你我不遠,很有可能在我們某次海邊的出遊,無意間看到牠們躺在海陸交界處、任海浪拍打的無助身影。


國 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展示地點 :第四特展室
  • 展示時間 :2019.06.28 - 2020.03.08
  •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