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飲茶風氣大約開始於西漢,不過直到六朝時代,煮茶仍和煮菜粥差不多,經常把茶與蔥、薑、棗、橘皮、茱萸、薄荷等煮在一起。現代客家人的擂茶,可能仍帶有當時的遺風。
唐代以後,飲茶改為「末茶法」,而且十分講究。使用時,先將茶餅以茶碾碾成細末,再以茶羅過篩,最後加以烹煮。
宋代流行「點茶」,先將茶末放入茶盞,然後以茶瓶注入滾水,同時用茶筅環迴擊拂,有時還「鬥茶」,以水痕耐久者勝。
明代開始改變了唐宋以來以末茶為主的飲茶方式,一般最為普見的茶器是大型的提樑茶壺、白瓷及青花茶鍾
陳洪綬筆下的隱士正手持白高足茶鍾飲茶,一旁備有三足茶爐及煮水的單柄壺,以及較大型的宜興茶壺,正印證了明代人所謂一人品茶「得神」(獨啜約神)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