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羅萬象

icon

樹木不僅具有高經濟價值,同時也是健全生態系中重要的一環,提供鳥獸蟲菌多樣的生命體共存。

森林中孕養著豐富自營性生產者和異營性消費者、分解者,存在著寄生、附生、共生等多重的互動關係。樹木透過光合作用,無聲地參與碳循環。

林木的生態價值在經濟掛帥的現代被低估,唯有明辨認識與時時關注原生環境保育議題,方能朝林業與環境永續的方向邁進。 

森養萬物

樹是森林生態系中重要的生產者,也是攀附植物、寄生植物、真菌的家,昆蟲、鳥類、哺乳動物棲息之所。
以臺灣東南櫟林為例,限縮的丘稜地上,長著樹徑約1.3公尺高聳參天的油杉,殼斗科板根型的櫟足緊緊抓護著土地,攀附著蔓藤或桑寄生、奴草,櫟果供松鼠與黑熊飽餐,鳥類也能在此築巢。

固碳方程式

樹木是將碳封存在體內,降減大氣中二氧化碳量,維持地球平衡的重要主角。植物吸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經過光合作用將其轉存成固態的多碳分子,儲存在木材和纖維構造中。以樹木胸高直徑估算地表覆蓋林木量,即可計算出植物積存固碳的生物量。

自然中的樹木透過光合作用減碳,採伐後無論是用於建材、加工製作,固存在木材中的碳不會再回到大氣碳循環中。因此增加木材運用代替水泥、金屬等其它材質,也是近年提倡的提升碳貯藏量的方式。 

保育與經濟

臺灣的林地護衛著水源與土壤,提供人類豐厚的林產資源。然而,儘管近年保育意識抬頭,面臨工商、農牧等產業發展契機時,原生森林往往被放在「經濟價值」的天平上權衡取捨,面臨被剷除的危機。
以臺灣東南部櫟林為例,有著全國物種密度及多樣性最高的殼斗林,然而,因位於農牧用地上,部分遭剷除改植薑、櫟材則被用來種植椴木香菇。雖然在有志之士奔走下,議題開始受到重視,但已經受損的生態卻難以再復原,如何在保育與發展的天平上取得平衡,是一個無最佳解方,需要持續長期關注的議題
 

博物館剪影

主辦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協辦單位

摩里沙卡股份有限公司 •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 •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硏究所  • 荒野保護協會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臺東縣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 昆良製材廠 • 群拼板舟工作室 • 景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展示日期

2024.03.06 - 2024.11.24

展示地點

第三特展室與陽光過道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