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鼓勵中小學教師及公務人員參加,全程參與任一個場次活動並按規定簽到簽退之學校教師及公務人員核實給予2小時之環境教育、終身學習或教師研習時數。
國際會議廳藍廳
請由立體劇場左側邊門進入
14:00-16:00 (13:40開放入場)
↘
邱少婷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生物學組
副研究員
鍾年鈞博士
財團法人臺灣樹木種源保育
基金會常務董事兼執行長
錢易炘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
研究助理
胡維新博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生物學組
副研究員
楊國禎博士
台灣生態學會 理事
關秉宗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
資源學系教授
「木」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一系列探索、體驗、宏觀、微觀的科教活動。從「號角響起~漫步都市森林」見樹又見林,到木的辨識、演化奧秘的「識木也讀芯」,多面相解析「材華迥異」及由外而內「知樹知皮又知氛」的多功用,以鑑識紀錄、顯微觀察、材與質的實作,焦點凝聚在林相、樹形、生材、取材,及樹木在生產、生活、生態與環境永續資源運用。
活動費用:
活動對象:
以植物園的號角樹簡介樹形、樹皮、木材、髓心,由外而內認識各種原生、景觀樹木、行道樹,以及林相、樹形、木材的相關知識,包含宏觀及微觀的木特徵。
以觀察、拍照、繪製各種樹木的特徵記錄,摸摸聞聞標本實作,運用手機顯微鏡鑑識樹皮、木材、木屑,做個森林生態觀察家。
簡介林相及數十種林木的特徵、材質,及樹輪與樹芯研究。認識樹木生材有道,以圓木片及縱片山形紋理鑑別木材的立體三面,顯微觀察、拍照、繪製各種樹木的特徵記錄、木玻片、圓盤木片及三切面枝塊,繪製木方塊及運用手機顯微鏡做取樣樹芯量測,並檢視樹輪與研習生態氣候的奧秘。
簡介疏木、密木、針葉材、闊葉材,觀察木的化石撕片、認識各種不同木材組成細胞、特性和功能。從木的演化到木化石鑑別、多樣木材的顯微探索、木質藤本的圓木片,動手實作比較。
由桂皮、構樹皮、栓皮認識莖奇樹皮的特性與運用,介紹樹木、比較樹木、樹皮、木材和木屑特徵、功能和氣味,藉由軟木塞隔音、隔熱、不親水、防震特性的樹皮, DIY實作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