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學習

臺灣雲杉的故事:樹輪的解析

圖 / 文:邱少婷 

樹木是人與環境對話的橋樑,這些長壽的樹木將歷史事件,保存在它們樹輪中。本館木材蒐藏中,有一個直徑156cm的臺灣雲杉大圓盤,清晰記載著1996年之前的400多年,塔塔加地區的季節變化及環境改變,讓我們透過雲杉樹輪,聆聽大自然故事的述說....

臺灣雲杉

地球生物的老前輩!針葉識千秋,印證了中生代至今的環境

圖 / 文:邱少婷 

松柏類的裸子植物常被泛稱為「針葉樹」,意指葉形像針狀的樹。這類植物的起源歷經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至今,應驗著環境變遷,從蘇鐵像蕨類的葉型演變到松、杉、柏的扁條葉、線形葉、針葉等....

美洲蘇鐵

木材簡介

圖 / 文:邱少婷 

當我們仰望雄偉高壯的一棵大樹時,不禁思考植物怎麼建構它粗壯的樹幹以支持數噸的重量?長命「千歲」的老樹又是如何維繫、延續它生命的主軸呢?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增添輸導水分及支持功能的木質部組織,也就是衍生「木材」使植物更粗壯,並接續地下部與地上部的水分運輸....

木材簡介

主 題 圖 書

本館與公共、大學圖書館的合作
本館圖書館

時間:2024.03.06 - 2024.11.24
地點:資訊大樓4樓圖書室

靜宜大學圖書館 

時間:2024.03.06 - 2024.04.07
地點:1樓書城區

臺中市立圖書館

時間:2024.03.06 - 2024.03.31
地點:總館 2樓迴廊

Q&A

木材,是多年生植物去除樹皮的木質莖、根與藤,由形成層細胞分裂向髓心產生的木質部組織。
植物生長時,是由較細小的當季、當年枝,啟動管束形成層,向著髓心產生木質部細胞,逐季、逐年累積而成較粗的枝幹。靠近髓心、較早產生、老化的木材已無輸送水分功能,顏色較深,被稱為心材;外側新生、仍具有輸水功能的新生木質部顏色較淺,則為邊材。 

木材的立體結構,橫剖面呈現圍繞中心的同心圓紋理,平行於平行於樹幹長軸的縱剖面,有可區分為徑縱面和弦縱面。

木材採伐後須經製材、乾燥、分等、加工處理等系列程序後,才能應用於建材或木製品。製材時,往往會將原木去除分枝後,依照力學、美學原理及使用需求裁鋸木材,最大化原木可利用體積。 

解讀樹輪,就像展讀自然史記。樹木的生長,會隨著氣候變化,形成寬窄不一的一圈圈同心圓紋理,每圈都代表著一個生長季的組織增加量,是記錄著樹木與自然感應的印記。

在溫暖、多雨的春夏,管束形成層細胞分裂能力增強,新生木質部細胞大且壁薄,會形成顏色較淡的輪紋,被稱為早材、春材。在寒冷、乾燥的秋冬,形成層細胞分裂能力減弱,新生木質部細胞小而壁厚,形成顏色較深的輪紋,被稱為晚材、秋材。

 

樹木是將碳封存在體內,降減大氣中二氧化碳量,維持地球平衡的重要主角。植物吸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經過光合作用將其轉存成固態的多碳分子,儲存在木材和纖維構造中。以樹木胸高直徑估算地表覆蓋林木量,即可計算出植物積存固碳的生物量。

自然中的樹木透過光合作用減碳,採伐後無論是用於建材、加工製作,固存在木材中的碳不會再回到大氣碳循環中。因此增加木材運用代替水泥、金屬等其它材質,也是近年提倡的提升碳貯藏量的方式。

博物館剪影

主辦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協辦單位

摩里沙卡股份有限公司 •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 •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硏究所  • 荒野保護協會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臺東縣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 昆良製材廠 • 群拼板舟工作室 • 景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展示日期

2024.03.06 - 2024.11.24

展示地點

第三特展室與陽光過道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