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牛動畫

群魚游舞

前言

魚類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脊椎動物,可以追溯到距今約5億年前的寒武紀晚期。在魚類的演化經歷中,出現過沒有頜部結構的甲冑魚(距今約4億年前的奧陶紀與志留紀),以及頭部和胸部覆蓋骨甲,最原始的具有頜部的盾皮魚(距今約3億年前的泥盆紀)。隨即軟骨魚(鯊魚)與條鰭魚(現代魚類的祖先)陸續登場,牠們身上被鱗片所覆蓋,更擅於游泳,而發展出更多的獵食行為和生活方式,而奠定了現在海洋中廣泛分布、多姿多采的魚類世界。如今,魚類不僅在維持生態平衡和食物鏈中扮演重要角色,還為人類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資源。

群魚游舞配圖

向陸地進軍

約在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肺魚的鰓發展成肺臟,能夠直接在水面上呼吸空氣。肉鰭魚類則在肺魚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發達肉鰭的基部之中軸骨,竟能撐起身體重量,成對的胸鰭與腹鰭,發展成前肢與後肢,於是成為第一批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然而在登陸的過程中,魚類還是面臨諸多挑戰,包括重量支撐、水分平衡、陸地行動、生殖繁衍等。隨著時間的演進與特徵的發展,一步步發展成兩生動物、爬行動物與哺乳動物,為地球上陸地生態體系發展與生物多樣性奠定了基礎。

向陸地進軍

魚類化石大集合

魚類化石通常以其骨骼結構、鱗片、牙齒的實體化石保存型式呈現,但是魚類的骨骼結構和外部特徵也經常會在沉積的過程中被擠壓到周圍的沉積物中,形成了魚類印記壓模的化石結構,而保存了魚類的外觀和鱗片形態。魚類的鱗片很多樣,常見的是圓鱗片與櫛鱗片,鱗片多數呈圓形或橢圓形,而櫛鱗片在鱗片邊緣有許多小齒狀突起,增加了鱗片的表面積,以提供更好的防護。還有一種特殊的直排鱗片,以整齊且直排的方式排列,推測更能夠保持魚體的流線型。

魚類化石大集合
博物館剪影
主辦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協辦單位

化石先生·財團法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遠雄海洋公園

展示地點

第四特展室

展示時間

2023.06.30-2024.04.28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