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繪畫

小鳥剪影

起源與演變

奔跑的馬,岩洞壁畫,舊石器時代

史前時代

法國著名的肖維岩洞和拉斯科洞窟,記載著兩、三萬年前史前人類創作的壁畫。他們以簡約線條,勾勒出一隻隻神采生動的動物,這是人類「博物」意識的萌芽。「博物繪畫」就是描繪自然各類生物創作的集合,是人們認識自然的註解。


圖:奔跑的馬,岩洞壁畫,舊石器時代

西方草藥學的繪畫

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都有博物繪畫,反映人們對自然世界的觀察,以及多種繪畫類型的概念。西方的博物繪畫始於草藥學,東方則有花鳥畫及本草著作,發展出不同的脈絡。

這些藥典中的插圖全部手繪而成,包括數百種動植物

西元515年左右

現存最早的植物專著是《藥物論》(Codex Vindobonensis),乃一世紀的希臘醫生迪奧斯克里德斯(Pedanius Dioscorides, 40~90)所著。公元 515 年左右,君士坦丁堡市民製作了迪氏作品含彩色插圖的抄本《Vienna Dioscorides》,贈予拜占庭公主安妮西婭·茱莉安娜,後世稱之為《安妮西婭·茱莉安娜藥典》(Anicia Juliana Codex),成為現存最早、最精美的一部藥物論 (Codex Vindobonensis),也是古典時期最後的手抄典籍代表作。


圖:這些藥典中的插圖全部手繪而成,包括數百種動植物

白屈菜 Chelidonium majus(左)/肥皂草 Saponaria officinalis(右)

西元6-15世紀

此階段受中世紀的宗教、戰爭等多重影響,博物學發展緩慢,典籍數量較少,手抄本仍是知識傳播的主要方式之一。到了15世紀中期,歐洲出現了運用鉛字版和油墨印刷文字、用木版印刷圖畫的技術,且被迅速運用到書籍製作中。

西元13世紀
在義大利南部的薩萊諾地區出現了著名的《簡明草藥》(Circa Instans),繪製的草藥植物特徵鮮明,是當時草藥書的巔峰之作。

西元15世紀
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地區出現了《簡明草藥》的改繪本《草藥論》(Tractatus de herbis)。


圖:白屈菜 Chelidonium majus(左)/肥皂草 Saponaria officinalis(右)

宋徽宗《寫生翎毛》

中國花鳥畫與本草圖譜

中國古代雖沒有「博物繪畫」的說法,但有大量作品存在傳統的花鳥畫中。

五代-宋朝的院畫
宋朝文人講究技法,注重寫實。藉由精細觀察及細緻描繪,院體花鳥畫頗具博物繪畫的水準。集大成者是宮廷的專業畫家,傳統上稱其作品為「院畫」,許多優秀作品流傳至今。


圖:宋徽宗《寫生翎毛》

明朝的本草百科

本草著作包含大量生物以及非生物的插圖,儘管良莠不齊,不乏相對準確、大致體現特徵的作品,比如《本草綱目》、《三才圖會》等。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剪影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展覽地點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松鶴館

展覽時間

2024.03.28 - 2025.08.31

主辦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共同主辦

財團法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 / 浙江自然博物院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