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哺乳動物介紹

30種臺灣哺乳動物精彩標本大集合

臺灣哺乳動物插圖

臺灣產哺乳動物

城市與鄉村


這是一群特殊的野生動物,有著超強的適應力,牠們能克服農墾、建築,甚至繁忙交通的干擾,定居於人類的身邊。
人類的都市與鄉村多位於地勢平坦的河岸海濱,土壤肥沃植被豐富,未開發之前曾是眾多野生動物的主要棲地。
城鄉開發時產生大量水泥掩沒綠地,棲地喪失後動物只好離開。但也有些動物逐漸適應人造環境,留在城鄉生活。
這些動物與人類一起生活時,常見的危險包括棲地破壞、農藥中毒、車禍傷亡與流浪狗攻擊等。


石虎
石 虎   
貓科 Family Felidae  /  保育類 · 趾行 · 肉食性

俗稱山貓,全身有豹斑,又稱豹貓。耳朵背面有白斑(家貓沒有),額頭有兩條明顯的白色縱紋。成年石虎叫聲低沉嘶啞,與家貓的喵喵叫不同。食物不足的石虎會冒險靠近農家捕食老鼠與家雞,常誤中陷阱或毒藥而喪命。目前全臺僅苗栗臺中南投的山坡地帶有石虎棲息,數量稀少,且棲息地也正迅速減少,是瀕危的保育類動物。


白鼻心
白鼻心
 靈貓科 Family Viverridae  /  蹠行 · 雜食性

又名果子狸。鼻樑有一條明顯白線直通頭頂。眼睛上下方都有白斑。體型長筒狀,尾巴細長,善於爬樹。喜食果實、種子,也吃蝸牛蛙鼠等小動物。能安靜地在果園、校園與公園的大樹出沒覓食,不引起注意。





黃雯杰製作收藏標本

台灣野兔
臺灣野兔
 兔科 Family Leporidae  /  臺灣特有亞種 · 蹠行 · 草食性

全身黃褐色,體重約2公斤。不挖洞,僅為剛出生的寶寶鋪設簡單巢穴。野兔棲息於草生地,最喜歡吃鮮嫩多汁的野草,如兔兒菜、山茼蒿、芒草等,也常到人類的農田、牧草地覓食。

台灣鼴鼠含造景
臺灣鼴鼠
 鼴鼠科 Family Talpidae  /  臺灣特有種 · 蹠行 · 蟲食性

鼴鼠眼睛極小、耳朵退化以適應地底下黑暗生活。前掌發達有如大鏟子,可快速挖掘地道,菜園地表常見土壤拱起成為長條狀,就是鼴鼠來用餐了。以昆蟲幼蟲與蚯蚓為主食,食量大,可吃掉大量的昆蟲與幼蟲,幫助控制蟲害。

鼴鼠的牙齒既多又尖銳,是很厲害的掠食者。脖子很短,但與其他哺乳類一樣都有7個頸椎。前掌鏟子狀,肱骨(上臂)特別寬扁,肩胛骨則變得細長,這種前肢可以產生它體重40倍的力氣來挖土。相較之下它的後腳並不特別發達。鼴鼠類動物前後腳皆五趾。

鼬獾
鼬獾
貂科 Family Mustelidae  /  臺灣特有種 · 蹠行 · 雜食性

夜行性,腳短,行動緩慢,主要靠嗅覺在地面找尋食物,會以突出的吻鼻翻拱地底下的蠕蟲蚯蚓來吃,也捕食昆蟲、蜥蜴、鳥、鼠等小動物,有時也吃植物果實。臭腺發達,會分泌惡臭氣味驅敵。鼬獾鼻中央也有白色條紋但並不連貫,尾巴末端為灰白色,可與白鼻心區別。

臺灣產哺乳動物

淺山與中低海拔山區


淺山是指低緩的山坡地帶,常有開墾但居民不多,有田園、池塘、林地等多樣的棲地,食物種類豐富,能吸引各種野生動物前來覓食。
臺灣的中低海拔山區,林相茂密環境隱密,氣候涼爽穩定,是許多森林性動物的家園,而低海拔山區也是附近淺山野生動物突然喪失棲地時的避難所。


穿山甲
穿山甲  
穿山甲科 Family Manidae  /  保育類 · 臺灣特有亞種 · 蹠行 · 主食螞蟻

耳朵眼睛細小、以螞蟻和白蟻為主食,為了覓食樹梢蟻窩,它也是爬樹高手,除了前爪緊抓樹幹,靈活的尾巴也可以捲繞枝幹。覓食時先用特化的前爪挖開蟻巢,再以具黏性的長舌頭黏住蟻類吞食,舌頭一分鐘可以快速伸縮約80次。

全身佈滿堅硬鱗片,當遇到危險會就地捲成球形,以保護沒有鱗片的臉與腹部,但仍難敵鋒利的獸鋏與野狗的尖牙利齒。急救站常見被野狗咬斷尾巴、或被獸鋏夾斷腿的重傷個體,再加上人類的不斷捕捉販售,導致族群數量銳減,目前全世界的穿山甲都是保育類動物。

黃喉貂
黃喉貂
貂科 Family Mustelidae  /  保育類 · 臺灣特有亞種 · 蹠行 · 肉食性

全身為黃黑色,下巴白色,顏色十分鮮明漂亮。黃喉貂靈巧活潑,是臺灣山區的主要掠食者,以中小型哺乳類、鳥類為主食,善跑也善於爬樹,偶爾亦吃果實。會合作捕獵,常見一群2到3隻一起追捕山羌,也被稱作羌仔虎。

山羌
山羌
鹿科 Family Cervidae  /  臺灣特有亞種 · 蹠行 · 草食性

日行性。公山羌有短角,每年6月角會脫落,再長出新角。額頭到鼻樑有Y字型黑紋,上犬齒向外突出成為獠牙,打架時會互相追咬。母山羌沒有角,額頭光圓,有盾牌狀黑斑,上犬齒小,沒有外露。幼山羌身上有白斑。

 

麝香貓
麝香貓
 靈貓科 Family Viverridae  /  保育類 · 趾行 · 雜食性

麝香貓不是貓,它有尖長吻部,背上有多條黑色縱紋,體側有斑點,尾粗且有黑色環紋,是靈貓科動物。吃昆蟲、植物、蚯蚓、鳥類與鼠類等,行蹤隱密且獨來獨往,是最難以觀察的動物之一,需依賴動相機紀錄或是觀察糞便來了解它的行蹤。

臺灣的麝香貓與麝香咖啡無關。東南亞的麝香貓咖啡,來自於另一種偏好吃果實的靈貓科動物—椰子貓。 

條紋松鼠
條紋松鼠 
松鼠科 Family Sciuridae  蹠行 · 雜食性

體型小,全身黃褐色,腹部白色,尾巴細長不膨鬆。背部有三條黃黑相間的縱紋,身體拱起時就像一顆小金瓜(南瓜),俗稱 "金瓜鼠”。日行性,除了繁殖期之外大多單獨行動,行動敏捷,活動於500-3000公尺的闊葉林或針葉林,主食為嫩葉、嫩芽、花瓣、種子及果實。 

臺灣產哺乳動物

高山地帶


臺灣高山地帶全年低溫,冬季有雪,以針葉林與箭竹草原為主,在這樣寒冷的環境中,住著一批喜歡冷不喜歡熱,並能適應崎嶇高山地形的動物,它們的毛皮通常比較長且濃密,有助於身體保暖、抵抗低溫。

黃鼠狼
黃鼠狼
貂科 Family Mustelidae  /  蹠行 · 肉食性

從平地到3400公尺的玉山排雲山莊都有分布,常到山屋覓食,是高山登山客最熟悉的動物。全身暗黃褐色,喉部有少量白斑。身材細瘦修長,能鑽入鼠洞捕食鼠類,也吃鳥、蛇、昆蟲與螺類等動物。遇到山羌、山羊等屍體,會先從臀部鑽入吃食內臟;肛門有臭腺,遇到危險時會噴發濃烈臭味來驅退敵人。
 

白面鼯鼠
白面鼯鼠
松鼠科 Family Sciuridae  /  臺灣特有種 · 蹠行 · 植食性

身體紅棕色,臉和肚子白色,顏色十分漂亮,蓬鬆的尾巴比身體還長。主要生活於1000公尺到3000公尺的天然森林。白天在樹洞睡覺,晚上活動,吃毬果、漿果、嫩芽嫩葉為主食。伸直四肢展開皮膜滑翔,從腹面看如一張白色風箏,瞬間飛到遠方樹上。叫聲為尖細高亢的「啾-」,像是鳥叫聲。
 

台灣(高山)小黃鼠狼
臺灣(高山)小黃鼠狼
貂科 Family Mustelidae  /  保育類 · 臺灣特有亞種 · 蹠行 · 肉食性

本種是伶鼬的臺灣亞種。體長12-20公分,體重小於60公克,體型比其他亞種更小。全身紅棕色,腹部白色,在合歡山、玉山與雪山等2000公尺以上高海拔山區都有發現紀錄。伶鼬普遍分布於北半球高緯度地區,是地球上最小型的貂科動物,為日行性掠食者,以鼠類為主食,亦能獵食比自己體型大5-10倍的獵物,例如體重大於500公克的野兔。



 


特生中心典藏標本

高山田鼠
高山田鼠
倉鼠科 Family Cricetidae   /  臺灣特有種 · 蹠行 · 草食性

高山倉鼠類,,背面深褐色,腹面灰黃,毛長且柔軟。以植物為主食,具有適合磨碎植物纖維的菱紋臼齒。一胎僅產2隻幼仔,由雙親共同育幼。主要分布於2500公尺以上,是臺灣住得最高的鼠類,棲地偏好箭竹草原及針葉林的邊緣,很喜歡吃高山箭竹。
 

短尾鼩
短尾鼩
尖鼠科 Family Soricidae  /  臺灣特有種 · 蹠行 · 蟲食性

尖鼠類(鼩鼱)動物,常見於台灣1500至2700公尺的高山。善於挖掘地道,喜歡潮濕又覆蓋大量落葉與疏鬆土壤的森林底層環境。吻尖、臀部圓,身材呈水滴型。眼睛小,耳朵退化無耳殼,但聽覺、觸覺與嗅覺敏銳,捕捉蚯蚓、昆蟲、蝸牛、蛞蝓等小動物為食。尖鼠類動物前後腳皆五趾。 

博物館剪影
展覽地點:

科博館立體劇場前廳

展覽日期:

2022.11.04- 2024.02.25

指導單位:

教育部、國家發展委員會

主辦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協辦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嘉義縣自然史教育館(新港國小)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