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吃不到,不該吃或不能吃的卻下了肚,是當前許多生物面臨的飲食危機。氣候變遷造成生物分佈的偏移與週期行為的錯配、擴散的污染與棲地破壞不僅造成食物短缺,也產生了易遭誤食的垃圾與看不見的化學毒素。

海鸚的飢荒

模樣可愛的北極海鸚,近年也成為氣候變遷的難民之一。寒帶海洋的升溫,造成牠們的主食—鯡魚分佈區域改變,數量也大幅降低,使得海鸚的育雛成功率與族群數量都大幅降低。


(北極海鸚/Pixabay圖庫)

流離失所的企鵝

升高的海溫,使得南極海冰分佈與數量大幅變化,加上人類過度捕撈南極磷蝦、石油外洩等,嚴重影響當地海洋食物鏈,這些都對企鵝生存造成了直接威脅。



(阿德利企鵝/Pixabay圖庫)

進退失據的
北極熊

北極海冰減少,讓北極熊必須花費更長的時間與距離覓食。在食物短缺的狀況下,近年甚至常發生北極熊闖進人類社區覓食等異常狀況。

(北極熊/Mike Lockhar攝,USGS公眾授權)

看得到吃不到的馴鹿

氣候暖化造成北方的馴鹿棲地植物相改變,可食的地衣減少,大量降雨取代降雪,反覆解凍、結冰的凍原使馴鹿難以食用冰下的植被,夏季飲食也面臨嫩葉生長與育幼期不同步問題。

(馴鹿/Pixabay圖庫)

海洋生物的
海廢飲食

海洋廢棄物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是多重的,不但可能造成生物受困傷亡,無法消化的塑膠垃圾也容易被動物誤食,導致衰亡。而塑膠分解後釋出的有害物質與塑膠微粒進入食物鏈,也對海洋生態更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

(吞食塑膠的海龜/蘇淮攝)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展出日期
2020.04.01 — 11.15
 
展出地點
第二特展室

定時導覽
10:00 - 13:00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