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番仔園文化特展展覽海報:「考古番仔園文化——尋找中部平埔族的祖先」,2025年4月30日於第一特展室舉行。

考古番仔園文化特展展覽海報:「考古番仔園文化——尋找中部平埔族的祖先」,2025年4月30日於第一特展室舉行。

水彩風格的鹿的圖像。鹿的顏色主要是藍色和淡褐色,站立在粉紅色的背景上。整體風格柔和且具有夢幻感。

前  言

番仔園文化是臺灣中部史前時代的最晚階段,見證了從新石器時代末到金石併用時代的發展。透過考古發掘,我們得以了解這些先民的日常生活、聚落分布、農耕狩獵、器物製作與喪葬習俗。

本展覽將帶領觀眾穿越時空,以實物展品、多媒體影像與互動體驗,探索番仔園文化的獨特面貌,並認識與現代中部平埔族的關聯。希望透過這場展覽,使更多人了解臺灣史前居民的生活智慧,並反思文化資產的價值與保存重要性。

Q&A

考古番仔園文化–尋找中部平埔族的祖先宣傳圖。考古風插畫,陶器、狩獵者剪影與鹿展現古代生活,背景柔和曲線營造歷史氛圍。

番仔園文化是臺灣中部史前時代的考古文化,約在1600至400年前,為金石併用時代。

主要分布於大肚臺地西側、臺中盆地、苗栗南部至八卦臺地周邊。

番仔園文化的遺址與文獻記載的平埔族聚落分布高度重疊,可能是平埔族的祖先。

主要為灰黑色陶器,前期以素面與劃紋裝飾為主,後期受十三行文化影響,多為拍印紋飾。

它記錄了臺灣中部史前人的發展歷程,並與現代平埔族群息息相關。

精彩特展即將登場

倒 數 計 時

  • 主辦單位: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協辦單位:
    文化部文物資產局
  • 展示時間: 
    2025/04/30 ~ 2026/03/01
  • 展示地點: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第一特展室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第一特展室指引地圖。這張圖片是一張展示空間的 1F 平面圖,標示出「第一特展室」的位置。地圖上使用 3D 立體建築框架,並包含一些代表展品的圖示,例如恐龍、象骨架、傳統建築模型與其他動物雕塑。標示「第一特展室」的紅色標記包含一個陶器圖示,指示該展間為「第一特展室」的位置。地圖左下角有「西屯路一段」,顯示建築的地理位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