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在本館陽光過道的古菱齒象大型複製骨架,在這次特展中將首度公開20年前翻模製作來源、珍藏在蒐藏庫的原件真品化石,您將可看到研究人員如何利用化石遺骸,進行修補、復原、裝架成幾近完整的化石原件骨架。
Read More
原先存放在動物園蒐藏庫角落的林旺與馬蘭全身骨骼遺骸,經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臺北市立動物園的共同合作,以及石尚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贊助與支持之下,完整其骨架。
Read More
古生物學家眼中型態最奇特大象,下門齒發展成平鏟狀,下頷骨發展成寬扁狀,二者結合成為約一公尺長的堅硬鏟子狀下巴。鏟齒象生活在較淺的河流或沼澤中,利用特有的鏟狀下門牙,將水草從河流或湖泊中鏟起,再用長鼻包緊握住水草送入口中。
Read More
大象家族中的耀眼巨星,動畫「冰原歷險記」裡的蠻尼。長毛猛獁象身披長毛,門齒呈捲曲纏繞狀,頭骨前額部位向上隆起、下顎骨縮短,臼齒齒板數多而密集、且琺瑯質纖細,是冰河時期冰天雪地環境中,鮮明的註記。
Read More
產地:臺灣海峽 澎湖水道 Penghu Channel, Taiwan Strait
年代:更新世晚期 Late Pleistocene (距今約2萬年,0.02 Ma)
Read More
打撈自台灣海峽澎湖水道的古菱齒象,見證了冰河時期海平面下降,臺灣海峽天然屏障消失,動物群大舉從中國大陸遷徙來臺,開闢全新的棲息環境,而也遺留珍貴的化石證據。古菱齒象來自淮河流域,臼齒齒版的咀嚼面略呈菱形,古菱齒象因而得名。
Read More
來自遙遠的南美洲,距離大象發源的非洲北部已經是萬里之遙。美洲乳齒象證明了大象家族漫漫演化、橫亙地球的艱辛歷程。乳狀凸起的臼齒咀嚼面,鮮明地記載了大象臼齒因著食性,所反應出來的形態多樣化,美洲乳齒象主要是以嫩葉為食。
Read More
說明:臺南的菜寮溪流域發現的化石,揭開動物化石的研究,動物是怎麼來到臺灣?臺灣又是怎麼形成的?專家引領我們追尋生命的奇妙足跡。
地址:40453 臺中市北區館前路一號
• 週二至週日9:00-17:00,周一休館
• 寒暑假期間,週一不休館,照常開放
• 遇國定假日或補假日,照常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