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博物館》博物館的住民們

文/温柔茜


 

疫情期間的 921 地震教育園區,少了來參訪的觀眾突然安靜了下來,但是只要停下腳步豎起耳朵,就可以聽到此起彼落的園區住民們熱鬧生活著的聲音。

神話中的銜火聖鳥「紅嘴黑鵯」

一對紅嘴黑鵯搬到園區附近的樹林,每天早上、下午都會來辦公室的落地窗外照鏡子。紅嘴黑鵯是臺灣特有亞種,在平地到中低海拔的山區都可以看到牠們的蹤影,外型顧名思義有著一身黑到發亮的羽毛配上紅色的嘴巴跟腳,頭頂的羽毛 (冠羽) 會立起來很像抓過頭髮,蓬蓬的很可愛。偷偷告訴你們,紅嘴黑鵯也有出現在園區的展板上面,牠們可是布農族神話裡帶回火種的大功臣-hapis!嗯?你問我牠們在哪個展館的展板上嗎?不行~我要賣個關子,下次你們來園區的時候除了可以找找紅嘴黑鵯,也找找展板了解牠們英勇的故事吧!如果找不到,可以問問園區的解說員們,解說員們一定很樂意和你們分享!

紅嘴黑鵯陪上班

花仔和尚─五色鳥

偶爾走在園區,會聽到很像在敲木魚的聲音,但是疫情期間怎麼會有人在園區敲木魚呢?果然不是人(咦?)是五色鳥的叫聲!五色鳥是臺灣特有種,生活在中低海拔的闊葉林,看到牠的名字應該可以猜到牠身上有五種顏色,沒錯!五色鳥穿著綠色的羽毛,身上還有紅色、藍色、黃色及黑色,牠們會找枯木啄樹洞居住,在園區如果發現樹洞,可以偷偷往裡面看,搞不好可以直擊五色鳥的生活實況,我就曾經在園區看過還住著五色鳥的樹洞呢!

五色鳥與牠的樹洞

吱吱喳喳的厝角鳥仔─麻雀

在園區最常見的鳥類就是麻雀了,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牠們的蹤影,想必大家都看過麻雀,但是你們有看過麻雀洗澡嗎?麻雀到底是怎麼洗澡的呢?來來來! 921 地震教育園區麻雀澡堂大公開!澡堂 1 號:防災館旁邊的砂地、澡堂 2 號:斷層館旁相思樹下的砂地,其實麻雀除了跟我們一樣會用水洗澡之外也會用「砂浴」的方式洗澡,牠們在砂堆裡打滾,利用砂子趕走身上的小蟲,洗過澡的地方會留下小小圓形的凹洞,下次經過砂地的時候,不妨停下腳步看一看有沒有正在洗澡的麻雀。

小巧玲瓏的麻雀
圖片來源:左圖筆者手繪,右圖維基百科

我的聲音像狗叫聲─貢德氏赤蛙

大家知道我們園區有一條人造小溪嗎?就在第 4 個展館防災教育館旁邊,每年 5~8 月經過小溪常常會聽到此起彼落很大聲的「拱~貢~拱~貢~」,有些人說聽起來很像狗叫聲,其實是貢德氏赤蛙的蛙鳴聲。貢德氏赤蛙生活在平地及低海拔山區的稻田,喜歡平靜的水域有個別名叫做沼蛙。牠們穿著黃褐色的衣服身上有灰褐色跟暗褐色的斑紋,平常很害羞只有在夏季的繁殖期才會爬到睡蓮的葉子上面大聲地聊天,我最高紀錄曾經一次目睹 6 隻貢德氏赤蛙在聊天!(得意)

聲音很大的貢德氏赤蛙
圖片來源:左圖筆者手繪,右圖維基百科

小時候比較耀眼奪目─麗紋石龍子

早上走去重建記錄館的時候,不只一次看到麗紋石龍子們在自動販賣機附近散步,但是一走近牠們就會一溜煙的跑去躲起來,非常的害羞!麗紋石龍子全身鱗片光滑的貼著身體,就像穿了合身的禮服,要是沒有仔細看到腳,會誤以為是小蛇。牠們生活在低、中海拔的平地及山區,記得我第一次看到的那隻有藍色的尾巴,過了一陣子再也沒看到藍尾巴取而代之的是黃褐色側身有深褐色條紋的傢伙,本來以為藍尾巴搬家了,最近找資料才發現,原來麗紋石龍子小時候有藍色尾巴,隨著長大會漸漸褪色成為黃褐色的成體。所以我第一次看到的藍尾巴不是搬家了是長大了呢!果然越長大打扮會越低調!

小時候才有的藍色尾巴
圖片來源:左圖筆者手繪,右圖維基百科

一起來當小小觀察家吧!

閉館的 921 地震教育園區少了來參觀的你們有點安安靜靜的,但住民們一如往常的熱鬧著,在符合疫情指揮中心的標準下 921 地震教育園區開館了喔!做好防疫措施一起來走走吧,也許在某個轉角會遇到今天介紹過的住民呢!除了本文介紹的住民以外,園區裡還有很多其他的住民們生活著,要是不小心被你們看到了,也歡迎跟館員們或解說員們分享喔!

另外要提醒大家觀察的時候記得保持距離、輕聲細語,畢竟很多住民都是很害羞的呢!要一起尊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大家喔!

住民生活觀察紀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