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地震20周年》:我們不一樣了

文/劉雅鈴


二十年前後比較
國際救援 vs 臺灣的特種搜救隊及搜救犬隊(上圖) 手動關瓦斯 vs 家居智慧防災(下圖)

        還記得前一陣子很流行的「10-Year Challenge」嗎?不少人利用網路社群工具曬起自己十年前後對比照,見證自己經歷過歲月洗禮後,由青澀轉變成熟的模樣。我相信大家看了對比照之後,心中難免會感嘆:「Time flies!」。轉眼間,曾經摧殘我們家園的百年強震── 921 集集大地震,至今也已經 20 個年頭了。如果我們也來比照辦理,將這場世紀大災難發生時,與發生後 20 年的現今來做「20-Year Challenge」,到底這 20 個年頭,臺灣變了嗎?我們是否有哪裡不一樣?

二十年前

        回想 20 年前,那是 BB Call 還沒完全被淘汰的年代,當時我只是個偏鄉學校的國中生,沒有手機、電腦、晚上唯一的娛樂就是去離家三公里外的補習班等待下課十分鐘和同學吃零食聊天。9 月 20 日晚上,我如往常般從補習班下課,但回家路上我看到奇怪的現象:一隻大烏龜在不靠水區域的大馬路上爬行,我心想──明天要跟同學說這件奇怪的事情!但等不到明天上學,什麼都變了,山崩、酒廠爆炸、橋斷、停電、房子倒了……那時人們不知道地震時要做哪些動作,也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以減少受傷的機會;沒有人通知我們地震快發生了,我們也不知道如何緊急應變。當一堆人被埋在瓦礫堆待救時,我們連救難隊都沒有,只能等待世界各國伸出援手。那是 20 年前的我們,那是個科技還在緩緩起步、智慧防災還遙遙無期、防災教育還沒開始著手的年代。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嚴重撕裂我們的家園以及我們的心。

開始改變

        這場地震造成的嚴重傷亡及財損,讓我們知道:「該改變了!」。因為當時的我們還沒準備好,所以我們失去了很多很多,但其實我們也因此得到很多。我們知道:原來地震的震度需要再往上修正,從最大震度 6 級上修至 7 級。而建築物的規範也必須同時進行調整,例如柱子箍筋間距縮短至 10 公分、箍筋連接處彎鉤角度調整為 135 度。此外,遭受車籠埔斷層撕裂的學校光復國中改建為 921 地震教育園區,扛起了地震教育的重擔。藉由導覽解說及活動體驗,讓國人了解地震發生的原因及頻率,並且讓大家知道地震造成嚴重傷亡的真正原因並非地震本身,而是「建築物無法承受強烈地表搖晃而倒塌」所致,讓大家思考建築物的安全及耐震規範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此外,除了建築物本身的堅固程度之外,將房屋裡的傢俱固定、玻璃加上防爆膜、櫥櫃使用安全鎖、家電下使用止滑墊等等的做法,都能讓我們在地震發生時,減少被掉落物品砸傷的機會。

20年後,哪裡不一樣了?

搜救──20 年前的地震發生後我們只能等待援助,來自 20 幾個國家帶著他們訓練有素的搜救犬,在黑暗的夜晚及如死城般的白天,與時間賽跑,搶在黃金救援時間內將受困的人救出來。而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搜救隊、我們訓練自己的搜救犬,並有非常亮眼的表現:106 年全亞洲通過聯合國認證的9隻搜救犬,7 隻來自臺灣!

地震預警──20 年前還是個用 BB call 密碼傳情的年代,現在幾乎人手一隻智慧型手機,我們用它來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發生的大小事、我們用它來看影片、我們甚至能在災害發生時,用它來通知你的親朋好友:「我現在平安,不用擔心」。除此之外,在這個 4G 行動寬頻普及的年代,政府利用細胞廣播技術,搭配地震波 P 波先抵達 S 波後到達的時間差,即時通知國人地震速報,幫我們多爭取了一點保護自己的保命時間。

智慧防災──地震發生不是只有房屋倒塌而已,我們常忽略了地震所造成的二次災害:火災。日本關東大地震後引發的火災,竟有四十幾萬棟的房屋因此燒毀。地震發生後瓦斯管線破裂、救援路線堵塞等等,都會造成二次災害無法及時被處理。但現在我們有「智慧防災」的科技,可以於上班時智慧監控住家、危險發生時自動切斷高耗電的危險電器及家電並及時發出警報,提醒家人緊急疏散。利用智慧防災機制,降低災害傷亡比率。

防災教育──我們知道在臺灣地震發生的頻率非常高,所以除了從小要培養孩子對地科知識的了解,防災教育也要在校園落實。我相信我們的防災意識已經抬頭,因為我在 921 地震教育園區解說過程中,只要我問:地震發生的保命三步驟是哪三個?沒有一個小朋友答不出來,反而是跟我們同年代的爸爸媽媽們,還可能停留在要跑、要躲在黃金三角、要趕快開門不要讓門卡住的不正確觀念中。但沒關係,藉由解說中釐清錯誤觀念,並傳輸正確的保命步驟,我相信在這個時代越趨進步、科技可以保命、因了解而減少恐懼的年代,我們有更足夠的盾牌可以擋住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

防災教育的落實
防災教育的落實

延伸閱讀: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