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LOGO
fb-icon

2018年7月21日發行

第64期

潭南國小

文/李佳羽


重生後的學校不再只是公共建築

921 地震後全臺共有 293 間學校需要重建,對社區居民的生活和學生的學習產生極大影響。為了希望新建的學校不再死板板,而是能夠融入當地文化、風俗與歷史特色,民國 89 年 5 月 20 日由當時的教育部長曾志朗宣布「新校園運動」作為災校重建的行動主軸,從此之後,學校校舍不再只是「公共建築」,而是與當地文化、生態結合的建築物,也開啟學校不同的風貌與想像。
民國 89 年 6 月 21 日曾部長發函「給全國建築師的一封公開信」,召喚建築師,啟動相關設計、甄選工作,自民國 90 年底,陸續有嶄新的校園完工,更有許多個案得到遠東建築獎、台灣建築獎的肯定,有些甚至成為熱門的觀光景點。
本期電子報在此為大家介紹一間極具特色的重建小學 ── 南投縣潭南國小。

南投縣潭南國小重建後的新校舍

讓學校成為「布農家屋」

潭南國小創於民國 40 年,佔地 0.38 公項,是個迷你的遍遠小學,學生大多為布農族,因位於日月潭南邊而得名。921 地震時校舍全毀,國軍協助拆除清理後,由浩然基金會出資認養,並由對原住民建築素有專精的姜樂靜建築師設計監造。她將「布農家屋」的概念融入校園設計,傳統布農家屋中央最神聖的小米倉,就是學校的圖書館,象徵知識的糧倉。圖書館外的一樓留有許多半戶外的平台空間,既可展演又可以舉行祭典;二樓的教室則是布農孩童的學習場所;高聳的瞭望台作為鐘塔、水塔、旗架等。

半戶外的平台空間,既可展演又可以舉行祭典

運用巧思充分利用空間

每年在學校舉行的村運是部落的重要活動,賽跑更是運動會的重頭戲,環狀跑道成為學校不可或缺的設施。然而如何在有限的校地中建置跑道,同時又不破壞「布農家屋」的布局,是對建築師的一大考驗。最後在建築師的巧思下,潭南國小成為全臺首座跑道環繞著校舍的學校!

跑道環繞校舍外圍,充分利用空間

新與舊的相遇

建材方面採用 T 型鋼板、霧面耐力板等現代建材,加上布農族傳統的灰黑石板,將學校融入鄉野中,成為具有節能、排水、防災的綠建築。巧妙融合新技術與傳統文化的潭南國小是村民的驕傲,更是族人的希望。下次若有機會到日月潭周遭遊玩,別忘了順道拜訪這間全台最美麗的布農家屋唷!

校舍巧妙融合新技術與傳統布農文化